公佈欄
 
本區搜尋:  
 
繁體簡體.策展相關統計/本週贊同:0累計贊同:2我要留言
臺灣ㄟ查某人—在地性 臺灣新價值
何瑞卿 / 撰文
發表日期:2007.12.31


 
臺灣ㄟ查某人—在地性 臺灣新價值
 

臺灣ㄟ查某人


—在地性 臺灣新價值


 


處在這四面環海島嶼上的人民,在族群與文化認同上,一直面臨相當大的掙扎與矛盾,提昇臺灣人對自身美的欣賞及文化的認同,以突顯臺灣藝術特具的豐富美質及臺灣的主體性意識,發展出一股「在地性、現代性、主體性」的面貌,是我一直追求的臺灣「在地性」本土新美學。


 


個人在嘗試研究臺灣廟宇美學,以「臺灣ㄟ查某人」為創作主題,企圖表現臺灣本土宗教精神之意涵,呈現出女性與傳統家將文化之間的衝突與矛盾。並以藝術創作者觀點為主體,將女性與傳統家將文化的衝突為論述元素,作為藝術價值的創作基礎,並將範圍定位於家將民俗藝術的符號、圖像及象徵意涵為表現內容,聚焦於女性與傳統家將撞擊後的衝突性為議題。一般而言,「家將」傳統觀念即女性是被禁止參與的,主因是「女人不潔」的觀念,因此,凡是牽扯到「本命」或群體厲害的儀式和祭場,為求絕對神聖和潔淨,幾乎都嚴禁女性靠近或窺視,因為,信仰就是這樣。


 


作品以平面表現為主,材質以紙馬(金銀紙)突顯宗教意涵的應用,紙馬本體象徵著宇宙大地,如敬天地、祭鬼神般的神秘意涵,個人以紙馬本身最直接的圖紋及樸拙的質性,企圖以粗糙、樸拙的肌理作為表現,在基底材質的高低變化裡,時而突顯紙馬的圖像、時而顯現皺摺變化、時而並列中留有縫細,猶如古樸磚牆的形式般,讓觀者有如進入樸拙的時空隧道之中,散發出形體內在樸拙與宗教精神性的意涵,呈現的是臺灣本土宗教精神之聖境。


 


創作的藝術風格,依循膨脹圓滿的變形概念,注重豐滿且肉感的形體,象徵著健康、活力與生殖能力強的觀念,這就是對臺灣文化的認同。從畫面的形式來看似乎保守,但從創意角度觀之,卻非常的現代,以「詼諧」和「逗趣」建立個人的「本土新美學」,所以變形與豐肥是個人別有新意的藝術特質。嘗試以粗糙質材所呈現的面貌,呈現出「臺灣查某人」歡愉喜樂之氛圍,表現的方式以不斷地重複個人刻意的「誇張」手法,最主要的是要建立一種「逗趣、詼諧」的審美價值觀,以成為繪畫風格的構作原則,更直接的說,就是透過「誇張、變形」的形式,去尋找自己的獨特「風格」。在於用筆的技巧方面,應用堆疊的線條、重複的短筆觸,予畫面最飽和的空間,在以不同層次的調子,去維繫畫面空間的秩序,最後應用對比基調的堆疊形成視覺強度的焦點,企圖追求「臺灣查某人」厚實體積的美感。其次,運用壓克力彩艷麗及高彩度的質性,尤其在民間色彩慣用的螢光色系上,適度且技巧的應用於畫面上,更突顯民間藝術中巧艷奪目的色彩特性,其高度鮮豔的色彩感受,可以說是臺灣人心目中色彩中的色彩、顏色中的顏色,直接挑動人類的生理反應,並間接刺激心理磁場,且回應諸多感覺器官的原始功能。


 


在當代藝術理論已呈現飽和的今日,東方藝術家提出以東方思哲作為世紀的藝術精神,為了開啟對本身文化的認識,必得開拓出一條異質文化可以相互分享的文化經驗與生活美感,並且重新塑造出藝術的新精神。透過創作呈現,讓更多國家能窺探本土宗教意涵及藝術美學,以及個人藝術觀念的釐清與創作理念的確立,除了可以延伸為日後創作的演變依據之外,更希望從臺灣本土意識的內涵上,能夠提出藝術創作於「在地臺灣」發展中,呈現出一股「在地性:臺灣新價值」的嶄新面貌。

文章評論:
老師用了不少突破傳統的素材來呈現,是一個大膽的嘗試哦!
於 2008.03.01 發表
您對此篇評價:
贊同  
+回顧 2007/12(1)
臺灣ㄟ查某人...2007/12
Copyright (c) 2007 全球華人藝術網 | 關於本網 | 聯絡我們 | 服務條款及免責聲明
 電話:+886 4-23753250 傳真:+886 4-23756812 E-mail:gct@mail.artlib.net.tw 館址:403 台灣省台中市西區英才路633號3樓